耿晓坤,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病学硕士
潞河医院神经内科行政主任,卒中中心主任、低氧适应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所长
一直从事神经介入和脑缺血神经保护研究。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及“北京市优秀人才”,2011年留学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面上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项目各1项。在上述基金支持下,申请人近3年在其专业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IF累计66),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SCI论著10篇(IF累计35.63),其中包括脑血管病领域权威杂志stroke两篇(IF=6.018),基于在非药物脑保护领域的研究成果,受神经科学领域顶级杂志ProgressinNeurobiology(IF=10.3)主编邀请撰写综述1篇(通讯作者)。
自2006年率先开展了神经介入诊疗工作,截至目前完成神经介入诊疗手术千余例,包括脑血管造影、脑动脉支架等,急诊脑梗死动脉取栓等,填补了本区域空白,并于2015年创建潞河医院神经介入中心。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临床诊治存在的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对于国人椎动脉颅外段狭窄发病率高(占颅外血管狭窄比例40%),而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无法外科剥脱治疗,球囊扩张支架治疗后再狭窄率极高(术后再狭窄约30%)的难题,申请人通过3年多的探索,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联合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自膨支架植入手术”,显著降低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后再狭窄率,明显降低了患者由于二次手术带来的身体痛苦及经济负担,结果得到国际同行认可,并以论文形式发表在国际介入协会官方杂志JEndovascTher上(第一作者,IF=3.59)。同期,国际知名专家PiotrMusialek和NicolasLangwieser发表述评,认为“耿和他的团队值得祝贺!他们如此有价值的研究改变了椎动脉支架治疗的理念!”2015年中国卒中学会第一次会议,暨2015年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评为优秀论文,并作大会口头交流。在国内较早参与开展了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目前担任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应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邀请,参与编写《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指导规范》。
2015年6月~至今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
2012年4月~至今中华预防医学会老年病预防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5年4月~至今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客座教授
2016年1月~至今《EnvironmentDisease》杂志编委
2015年4月~至今《BrainCriculation》杂志编委
2011年8月~至今美国卒中协会会员
获奖情况
2015年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科委)
2014年通州区“青年英才”(通州区委组织部)
2013年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委组织部)
2013年通州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编号:2013103)
2012年通州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编号:2012105)
2010年通州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编号:2009208)
2009年通州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编号:2008201)
时间 |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六 | 周日 |
---|---|---|---|---|---|---|---|
上午 | |||||||
下午 | |||||||
夜诊 |
电话:医院总机: 69543901 传 真:69531069邮 箱:luhehospital@126.com
地址: 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南路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