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国悦,现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兼任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第八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委员,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CLTR)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肝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及外科学分会常委,国家自然基金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评审专家,《临床肝胆病杂志》等国内多家杂志的编委。
从事普外科医教研工作20年,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擅长肝移植及肝胆胰外科疑难疾病的诊治。
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3部,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20余项国家及省市级课题,获资助金额2000余万元。
科研方面,2006年赴加拿大Alberta大学,从事TRAIL与肝癌的实验研究,发现了在凋亡途径中的一种蛋白A20与肝癌的诊断及预后密切相关,相关结果发表在SCI及中华系列杂志,并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的资助。
吉林省是肝炎、肝硬化的高发省份之一,而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肝脏移植,遗憾的是,由于我省肝移植的临床工作历经10余年而未能开展,大多数患者未能得到肝移植治疗或小部分患者前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就医。
吕国悦作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最年轻的副院长,接受医院的重托,带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由肝胆外科、手术室、麻醉科及其他辅助科室组成的肝移植团队赴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学习肝移植技术及围手术期管理,组建我院的肝移植团队,恢复了吉林省中断六年的肝移植工作,使我院的肝移植能够常规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2013年7月,经过2年的磨练及技术准备,吕国悦教授率领肝移植团队自主完成了吉林省真正意义上的首例肝移植手术,打破了吉林省不能独立开展肝移植的局面,同时标志着我省不依赖省外专家的帮助,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肝移植发展道路。2014年带领吉林大学肝移植中心加入中国肝移植注册委员会,从国内169家移植中心中脱颖而出,成为34家核心成员单位之一。
经过三年时间,吉林大学肝移植中心在年手术例数及术后临床效果上,已经稳居东北地区第一、全国前十的位置,吕国悦教授以主刀身份完成肝移植300余例,是国内目前能独立完成肝移植手术的最年轻的中心负责人。能够常规开展复杂性肝移植、二次肝移植、三次肝移植、挽救性肝移植、儿童肝移植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患者1年生存率达92%,3年生存率为85%,预后良好。
随着我省肝移植工作影响力的扩大,不断有省外著名医院如哈医大一院、北京友谊医院等多家医院到我院进行学习交流,同时吕国悦教授带领我院移植团队赴哈医大一院,二院,帮助他们开展肝移植手术,也彰显了我省的移植实力。目前在国内已经形成北京、上海、天津等稳定移植中心的格局下,我省取得上述的成绩来之不易,现在,除省内患者外,越来越多的省外终末期肝病患者来我院进行等候。
我们在临床肝移植工作中注意总结多种并发症的处理经验,如GVHD的激素优化方案,肝脏供体的综合评估办法,肝动脉血栓的介入溶栓治疗,DSA在肝移植术后早期肝硬化患者中的预估价值等,多次在全国移植学术大会上和全国同道进行分享。吉林省肝移植工作的发展潜力正逐步受到各行各界的认可与支持。2017年7月吕国悦教授带领肝移植团队开展东北首例儿童活体肝移植和劈离式肝移植,为东北地区肝移植事业发展谱写了划时代的新篇章!
时间 |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六 | 周日 |
---|---|---|---|---|---|---|---|
上午 | 普 | ||||||
下午 | |||||||
夜诊 |
电话:043185612222
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71号